导LEAD语
经过成立以来的韬光养晦,近来开始动作频频的云创印想已经开始发力,而且还要更快速地发力。问题是:包装印刷大佬裕同,也要做商业印刷的老大,云创印想到底要做到多大的规模,才能达到这个目标?
1
裕同要建国内最大的商业印刷厂
前几天,看到一则新闻。说是:圈内大佬 裕同科技(18.910, 0.19, 1.01%) 的全资子公司云创科技在惠州印想工厂,举行了一次创新开放日活动。
注意,这里有三个主体:裕同,不用多说,圈内老板都知道;云创科技,全称为“深圳云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”,就是前几天说过的,凭借支付宝收钱二维码业务迅速成为“国内首屈一指的个性化印刷服务商”的深圳云创;惠州印想工厂,全称为“惠州印想科技有限公司”,就是传说中曾有台湾健豪股份,现由裕同全资控股的一家公司。
从报道来看,这次创新开放日很像是面向裕同内部的一次新业务推介。包括董事长王华君在内的一干高管,以及来自裕同全国各地分子公司的管理团队和营销中心、交付中心有关人员参加了活动。
让三好同学感兴趣的是:报道透露了很多与深圳云创、惠州印想有关的业务信息,尤其是两家公司的运营模式。
让三好同学没想到的是:成立仅两年的惠州印想已经达到的产能。按照报道的说法,惠州印想“目前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数码生产基地”。“华南最大”是什么概念?基本等同于中国最大。这意味着它超越了各自拥有30多台数码印刷机的虎彩和天意有福。
更让三好同学没想到的是:裕同对深圳云创、惠州印想的规划和期待。裕同老大王华君在讲话中是这样说的:云创印想将快速发展成国内最大的商业印刷企业。
“云创印想”连用,是因为深圳云创与惠州印想貌似一对组合,前者站在前台负责业务和市场拓展,后者站在幕后提供生产和交付支持。
各位老板注意了,王华君说的是“快速发展成为”、“国内最大的商业印刷企业”。由此看来,经过成立以来的韬光养晦,近来开始动作频频的云创印想已经开始发力,而且还要更快速地发力。问题是:包装印刷大佬裕同,也要做商业印刷的老大,云创印想到底要做到多大的规模,才能达到这个目标?
2
最大的商业印刷厂应该有多大?
要回答这个问题,最好先搞清楚商业印刷市场有多大。麻烦在于:商业印刷其实是个很模糊的概念,从来没有人准确界定过什么是商业印刷,什么不是商业印刷。
在官方的统计体系中,也没有商业印刷的说法,有的只是三大类:出版物印刷、包装印刷和其他印刷品印刷。圈内通常所说的商业印刷,与笔记本、扑克牌、彩票等等无法被归为出版物或包装的印刷品混杂在一起,都被归入“其他印刷品印刷”。
这个“其他印刷品印刷”的规模有多大呢?2017年,全国市场的产值为853.07亿元,在印刷总产值中的占比仅为7.07%。
多少家印刷厂干出了这些活呢?39048家,占全国印刷企业总量的39.42%。数量占比近40%的印刷厂,只干出了7%多一点的行业产值,说明主做其他印刷品的印刷厂,平均规模远不及印刷圈的整体水平。
2017年,全国印刷厂的平均产值为1217.29万元,而主做其他印刷品的印刷厂仅为218.47万元。
如果把商业印刷理解为服务于商业宣传、商品营销、商业交易等商业活动印刷品的印刷,那么,它毫无疑问应该是其他印刷品印刷的主力。即便如此,一年850多个亿的市场总量,恐怕也很难令那些雄心勃勃的老板满意。
当然了,商业印刷实际的市场容量可能会更大一些。因为做书刊的印刷厂通常也会承接宣传单、企业画册等商业宣传品,包装印刷厂也完全有可能帮客户做点促销海报等营销物料,而在统计数据中却不一定分得了那么清楚。
如果把商业票证也算作商业印刷品,在A股上市主做银行、金融票据,税务发票的 东港股份(10.550, -0.30, -2.76%) ,也许是有公开数据可见,国内规模最大的商业印刷厂。2018年,东港的营收为15.46亿元。
如果把印钞票的也算上,规模最大的想来就应该是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了。当然了,由于产品特殊,商业票证多数时候都被单独归为一类,很少有人把它们视为一般意义上的商业印刷。
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,如果商业印刷只是用于商业宣传、商品营销印刷品,如单页、宣传画册、产品手册、促销海报及其他营销物料等的印制,要做成国内最大的商业印刷厂,需要有多大的规模?
如果往前倒推十年八年,这个问题会很好回答。假如一年能做到两三个亿的营收,基本上就能成为商业印刷圈数一数二的大佬。正像前面的数据所显示的那样,“小而散”是多年以来商业印刷市场的主要特征。
现在呢?正像很多老板已经看到的,随着合版印刷的兴起,商业印刷厂的规模“天花板”快速向上抬升。
严格说来,合版印刷并不等于商业印刷,但目前多数合版厂的主流业务确实都算是商业印刷品。从名片,到单页、画册,再到不干胶、喷绘、普通票据等等,相信各位老板比三好同学更明白。
合版印刷发展到今天,国内最大的商业印刷厂能有多大?年营收10个亿怕是打不住,十四五个亿完全有可能。
这么一看,云创印想要想“快速发展成国内最大的商业印刷企业”,年营收恐怕要奔着20来个亿努力。因为云创印想开始发力狂奔,其他老板也没歇着,跑得同样也很快。
3
云创印想离“老大”有多远?
假如三五年内商业印刷“老大”的体量,真的就是年营收20亿元左右,云创印想现在离这个目标有多远?
三好同学曾说过,假如深圳云创以2000名员工的规模干上一年,按每人每月平均创造营收2万元计,也有4.8个亿。然而,这只是推测。正常说来,深圳云创(包括惠州印想)2018年的营收怕是很难达到这个水平,因为它只是在当年最后2个月才飙涨至2000人的规模,在此之前只有200多人。即便这200人的平均月营收远高于2万元,一年要达到4.8个亿也还是有难度的。
那云创印想或者说裕同来自商业印刷的营收,到底有多少呢?不妨从年报里找点线索。圈内老板都知道,裕同是典型的包装印刷企业,又以精品盒闻名。2018年,裕同的营收为85.78亿元。其中,精品盒产品为61.68亿元,占比71.90%,是绝对主力;说明书产品为6.86亿元,占比8.00%;纸箱产品为8.40亿元,占比9.79%;不干胶产品为2.01亿元,占比2.34%;其他产品为6.83亿元,占比7.97%。
2018年裕同的营收结构
从年报看,裕同将这些产品统统归为“纸制品包装”。严格说来,这是不准确的。因为让云创印想快速崛起的支付宝收钱二维码,就是典型的商业印刷品,而不算是纸制品包装。裕同2018年收购的江苏德晋,主营塑料包装,也不是纸制品包装。
从产品结构看不出裕同来自商业印刷的营收有多少,从其他地方呢?三好同学又扒了扒裕同主要子公司的情况。
可惜的是,这个项目下只有2018年贡献了18.68亿元营收的苏州裕同,云创印想及其他众多子公司均没有体现。这里也没有,那里也没有,看来只有猜了。猜得不靠谱,各位老板当个笑话看看就完了。
按三好同学的理解,云创印想为裕同贡献的营收,在产品结构中应被归入了“其他”类。2018年,裕同来自其他类产品的营收为6.83亿元,同比大涨105.66%,比2017年净增3.51亿元。三好同学相信,凭借支付宝收钱二维码大单快速崛起的云创印想,应该贡献了相当一部分增量。
当然了,这6.83亿元只是划定了2018年云创印想的规模上限,而不可能完全由云创印想创造。假如,这里的“假如”代表纯属猜测,云创印想在其他类产品营收中的占比达到50%,则其2018年的规模略高于3.4亿元。既然纯属猜测,说个区间可能更稳妥:2018年,云创印想的营收或许在3个亿到4个亿之间。
这样的体量在商业印刷厂中自然不算小,但要以此为基础在三五年内达到20亿元左右,“快速发展成国内最大的商业印刷企业”,显然需要连跑带颠,至少有一两年能翻番才行。
如果云创印想真的能够达到这样的速度,那能够与其争夺商业印刷“老大”位置的,大概只有那么一两家,最多两三家合版印刷厂了。
4
商业印刷的两种玩法
一家商业印刷厂一年有可能做到20个亿的营收,往前十年八年几乎难以想象。现在,却还不是商业印刷企业的规模上限和天花板。
在今年3月的一次行业活动中,河南盛大有关人士便表示:商业印刷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,相信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的印刷企业在未来几年内一定会出现。
各位老板看到没?是几十亿、上百亿。假如按照这个体量,云创印想还能快速发展成为商业印刷的老大,那相当于在几年之内再造一个新裕同。
当然了,几十亿,上百亿的目标,对当前国内任何一家商业印刷厂来说,都是巨大的挑战。而且,同样是搞商业印刷,大家的玩法并不完全一样。
比如,瞄准商业印刷老大位置的云创印想,与目前在规模上领跑商业印刷圈的合版厂便有很大不同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。关于创新开放日的报道提到:云创印想为几个知名品牌,提供了一站式物料或广告宣传解决方案,包括支付宝、华润万家、百果园、真功夫等。
而对大多数合版厂来说,他们恐怕都很难说出自己有哪些了不起的大客户。因为在合版厂与数量众多的终端客户之间,一般隔着盘商、快印店或其他名目的业务中介。
从根本上来说,这就是服务大客户、大订单和服务小客户、小订单的区别。作为行业大佬裕同的全资子公司,云创印想拥有良好的品牌背书、充裕的资金投入和精良的生产设备,因而更容易获得品牌用户的认可,适合高举高打。
合版印刷厂则一般是草根出身,以服务小微企业、长尾订单见长。经过残酷的生死考验,才有少数企业脱颖而出达到今天规模。从这个意义来说,深圳云创在市场拓展上的打法,与阳光印网颇有几分神似。后者也是通过获取大客户的批量化订单,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。
二者的不同在于:深圳云创背后还有一个负责生产的惠州印想,阳光印网的订单生产则大多依靠供应链印刷厂来完成。
当然了,凡事都不绝对。惠州印想也有一部分订单外发加工。在新三板挂牌的不干胶标签印刷厂顺鑫昌,便是其供应商之一。阳光印网在北京也有一家印刷厂,据说规模做得还不小。
从当前商业印刷市场的态势看,不管是专注开发大客户,还是重点服务小微企业,或者把两者合二为一,都不乏做大的可能。倒不一定是市场的增长空间有多大,而是:商业印刷市场原本“小而散”、低效率的市场状态,为掌握了技术、市场诀窍,又有投资能力的印刷厂,提供了以效率促整合,以效率扩规模的机会。
三好同学一直有一个看法,不一定对:对多数印刷细分市场来说,企业的效率拉得越开,市场走向整合的速度也就会越快。而商业印刷当前正处于这样一个效率快速分化,整合开始加速的当口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尽管商业印刷市场的整体规模不是很大,出现年营收几十亿,甚至上百亿的企业也不是没可能。看就看,谁能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,在众多雄心勃勃的老板中脱颖而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