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带的农村,至今仍保留着采用古法印刷家谱的传统。
这种古法印刷家谱,采用木活字,通过排版、涂墨,再拓印在宣纸上,然后装订成册。印出的家谱不仅字形古拙,而且保存的时间较长,因而受到坚守传统人士的追捧。这样印出来的谱,其年代沉淀感,是当今印刷术所无法比拟的。
古法印刷家谱,共包括刻字、检字、排版、上墨、拓印、校对、装订和拆版还字等八道主要工序。刻字是整个印刷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。
刻字之难,在于在约1寸长、5—8毫米见方的木块面上反刻出古拙的老宋体字来。
检字也不容易。因为木活字是反字,一般人很难分辨。什么字放什么位置,是有口诀的,必须熟记在心。“君王立殿堂,朝辅尽纯良。庶民如律礼,平大净封张……”。这检字口诀,听着像戏文的古语,其实是为了便于记忆按汉字的部首进行的分类。
检字这事,看来没有点文化还真干不了,不仅字是反的,还是繁体的哦。
字检好了,再进行排版。
在排好的版上上墨。别小看这个,这也是一项技术活!上墨之难,在于用墨量的多少、刷墨力度的轻重与覆纸时间的长短,全凭眼看心悟及手感。
再拓印到宣纸上。把印好的宣纸揭下来,也非易事,必须把握好起手的轻重缓急。
村中有文化的人负责对稿。
对稿无误后,再进行装订。
木活字印刷在当下能够得于传承,多亏了还有这样一支印谱的队伍。在临川的罗湖镇江家村,还有五个这样的由亲戚组成的班子,每个班子六、七个人,他们刻字有刀法,检字有口诀,排版有格式,印刷有讲究,以每年四五十万的勉强能够维持生计的收入顽强地坚守着。这门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,传承了九代的祖传手艺,在印刷业高度发达的今天,还能继续传承下去吗?